欢迎来到大健康咨询平台
咨询电话: 13946193329
首页 > 新闻资讯 > “我想说的”变为“你想听的”(大健康观察)

“我想说的”变为“你想听的”(大健康观察)

2024-07-10 08:49      点击量:44  评论(0人参与)
 

近两年来,国家卫健委倡导健康促进理念,推动健康知识进万家,各地积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生活习惯耳熟能详,高频次、广覆盖的健康科普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居民主动关心、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该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有23个人掌握了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2019年6月国务院启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以来,共部署15个专项行动,其中第一项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鼓励生产更多科学权威、好记好用的科普作品,让更多人掌握和使用健康知识。


健康知识普及,变“听不懂”为“学得会”

目前,国家已专门成立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有1065名成员,各地也成立了省级专家库,有的参与疾控、临床和科研工作,对群众困惑的专业问题解疑,有的围绕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近视防控、慢性病防治等主题,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与传统科普相比,健康知识普及有什么新特点?

据米锋介绍,首先,更加重视回应群众关切,变“我想说的”为“你想听的”。比如,抗疫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场发布会专门设立专家答疑环节,集中对民众关注度高、提问多的问题进行权威解答,既创新了新闻发布会形式,也起到很好的解疑释惑作用。


其次,“更加注重联合多方的力量,变‘我来说’为‘我们一起说’。”米锋表示,国家卫健委与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合作开发科普产品,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组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期间,推出了大量科普作品,通过相关单位一起推送到公交、地铁、民航、楼宇等室内外的电子数字屏幕;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喇叭等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健康传播效果。


第三,“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变‘听不懂、记不住’为‘听得进、学得会’。”米锋表示,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群众欢迎的形式和互联网平台,在保障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将健康知识转化为群众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内容。


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专业科普作品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中,科普如何才能入脑入心?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我们结合河南的实际,编写了豫剧《乡村医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健康素养66条,被称为当代版的‘朝阳沟’。”河南省卫健委主任阚全程介绍,河南把健康知识普及的重点放在县域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推动健康教育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健康教育队伍,省市医院与53个贫困县开展素养提升一对一帮扶。同时,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到基层进行培训,研发标准课件,培养一大批懂健康的家庭“明白人”和讲科普的乡村医生、村支书。2020年,河南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6.7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医院急诊的两位医生编排的‘急救三部曲’:白金十分钟、海姆立克式的拥抱、灾难来临等科普视频获得了上千万的点击量,还被编排成广场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介绍,医院通过全融合、广合作、快传播,精心打造医院的“仁医”科普平台,同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形成矩阵,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健康传播模式。医院1万余名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演唱会、歌剧、话剧、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科普“唱给你听、演给你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介绍,近年来,医院创建了“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健康科普品牌,整合各类科普推广渠道,实现科普作品网文在线首发、小视频跟进、实体书籍集结出版、文创产品配合开展,形成网文、视频、书籍、文创“四位一体”的健康科普品牌推广体系。


激发医务人员参与科普的动力和活力

“我做了30多年医生,感觉到一对一地对病人做诊疗,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如果培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诊疗能力,同时向公众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使公众能够了解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和保健,不仅能使很多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一些疾病也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科普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科普的主力军。”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医院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让医务人员深入社区,推动社区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并注重宣传引导,将健康知识普及以制度形式予以确定。


“健康科普,一枝独秀很好,树木成林更佳。”张伟表示,近几年来,华西医院将医院职能从治疗疾病向健康促进转变、延伸,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线上、线下科普平台,组建超过400人的科普专家团队,覆盖48个部门和科室;打造超过100人的青年医师和医学生科普创作及讲解团队;定期开展科普能力培训,并为创作人员按照标准发放稿费,鼓励和引导全院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


为激发医务人员参与科普和健康促进的动力和活力,赵俊介绍,医院为医务人员建立了个体化的健康科普工作档案,记录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健康促进过程中的工作,不仅包括义诊、讲座、研究等,还涵盖医务人员承担的项目、获得的奖励、发表的文章等,包括在援疆援外、支基支边等方面开展的科普工作。根据健康科普工作档案,医院每年组织评审评优,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让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想做科普、能做科普,而且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成效。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平台首页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新闻资讯 企业名录 行业展会 招商加盟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24版权所有哈尔滨市崇铎森防设备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ved.

备案号:黑ICP备2024021865号-2

公安备案号:备案中